鼻真菌病属于特异性鼻炎的一种,因是鼻腔、鼻窦的霉菌感染,又称鼻霉菌病。多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制剂或癌症放疗后,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根据致病菌、可分为如下几种鼻炎:
一、孢子虫病
是由西柏氏鼻孢子虫感染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鼻炎。好发于鼻粘膜,、可累计皮肤、外阴和泌尿生殖器,常被误诊为“尖锐湿疣”。特点是上述部位形成乳头状瘤样息肉样结节,经激光治疗后反复发作,青年男女最为常见。
早期出血常为唯一的症状,、可有粘性鼻涕和轻度和轻度鼻塞,随着肉芽肿胀的增大鼻塞逐渐加重。检查时肉芽似草莓,应与性病加以区别。
二、鼻毛霉菌病
鼻毛霉菌为腐物寄生菌,侵犯鼻粘膜动脉产生化脓性动脉炎为其传染得特征,、可合并化脓性鼻窦炎,表现为剧烈头痛、脓血性鼻涕、低热无力,往往在治疗期间出现昏迷状态,易引起动脉栓塞。
三、鼻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见于土壤和腐败的蔬菜中,如鼻炎长期鼻塞时易罹患本病罹患本病。临床上类似细菌性鼻炎、鼻窦炎的症状,鼻涕中或在穿刺冲洗时带暗红色或灰绿色团块为其特征,部分患者对本菌产生过敏,可诱发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病。
四、鼻芽生虫病
该菌治病后鼻腔粘膜呈乳头状增生,常伴发肺部感染而反复发作,进行性低热和消瘦无力为其主要症状。
五、鼻隐球菌病
是吸入或摄入新型隐球菌引起的鼻病。典型的症状就是外鼻慢性溃疡伴发鼻咽和全组鼻窦炎
六、鼻放线菌病
感染长起始于牙槽,形成大而坚硬,木质样肿块,继而向鼻部扩散,典型的脓性鼻涕就是内含“硫磺”样颗粒。
七、鼻念珠菌病
本病中医称为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鼻病,常在机体抵抗低下时发病,或是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药的病人,检查时在鼻腔和口腔粘膜上,可见散在或融合成片的白色斑或假膜,经擦除后可留有渗出性基底,色红但无出血可以确诊。本病常引起支气管炎、心内膜炎和泌尿生殖器感染。
八、鼻组织胞浆菌病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临床上无典型表现,很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患者除鼻塞不通外,常反复咳嗽、低热不适等,往往误以为“感冒”或””“肺结核”论治。此时如做胸部X片,可见 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钙化斑点,应考本病的发生。
此外,患有手、足鲜(俗称脚气)的病人,如有挖鼻习惯也可罹患真菌感染。除鼻塞外多伴有鼻部干燥不适的症状,其鼻腔粘膜多粗糙不平。
总之,鼻真菌病常缺乏典型的表现,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敏感或无效。目前尚无针对性药物治疗。近年我们试用于鼻腔清洗介入疗法,加用清热解毒、补气养血的中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应该类菌株为机会病菌,是“机会主义分子”,临床变化多端,可疑患者都应该进行常规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