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的下午,我正在看赵所长给一位病人检查。忽然听得身后”咚“的一声响,把赵所长和我吓了一跳。转身一看,是两位妇女跪在地上。赵所长赶紧上去把她们搀了起来。其中年老的妇女口中还念叨着,“赵大夫,你可救了我,用了一个礼拜的药,我的头从来没有这么清楚过.......”
这是一对母女。趁着赵所长诊治其他患者,我和她们聊了起来。女儿介绍说,他母亲患头痛病已经二十几年了,也没有什么规律,一闹就是十天半月的,整个头炸痛炸痛的,有时厉害了就用头撞墙。到医院一直按三叉神经痛和脑血管痉挛来治的,老也治不好,还越来越重。我问,就没有去耳鼻喉科做检查?老太太说,去了!说额窦、颌窦、筛窦都没有炎症,鼻子也通气,又不打喷嚏,不像鼻子的问题。这两年光CT、核磁共振片就拍了十几张。一个月前,我们到北京同仁医院去治疗,先到脑系科,拍出片后诊断是蝶窦的问题,转到了耳鼻喉科。那的韩主任见我们从石家庄来,说治疗蝶窦炎西医效果不理想,让我们回来看中医。找到赵大夫一用药,还真顶事。
赵所长又给老太太做了检查,告诉她,症状虽然改善了,炎症还没有根除,需要继续服药,又给她开了新的处方。
母女俩走后,我问赵所长,为什么老太太的蝶窦炎这么长时间才诊断出来?赵所长说,蝶窦是鼻窦的一部分,位置在两脑半球之间,脑垂体窝的下方。体积特别小,只有小枣核那么大,所以在缩小的CT、核磁共振片上非常不显眼;蝶窦发炎时又缺乏一般鼻病鼻塞、流黄鼻涕的症状;由于其体积小,炎症时其分泌物也少,常常倒流入鼻子,咳嗽时有少量“黄痰”,其实那是鼻涕而不是痰,只是不易察觉罢了,因此特别容易误诊。在我们这个专科里,戏称蝶窦为“被遗忘的蝶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