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中药称为风热喉痹,急咽痹。
【病因病理】
(1)起居不慎,寒暖失宜,风寒袭肺,搏结咽嗌。
(2)肺素蕴热,复感风热,内外合邪,循经上蒸,壅遏于咽
(3)过食肥甘、辛辣、嗜烟好酒,痰热内生,蕴于肺胃,痰热上犯,搏结于咽。
【临床症状】
(1)四季皆有,冬春及秋冬之交多发。
(2)起病急,初起咽干灼热不适,继而疼痛,吞咽时痛甚。
(3)检查见咽粘膜急性充血,色鲜红,腭弓、悬雍垂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和咽侧索红肿,有时见滤泡中央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两颌下淋巴结肿大,咽痛。
(4)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
【鉴别诊断】
急性咽炎可为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等的前驱症状,故应注意观察与鉴别。
【辩证施治】
1、内用药疗法
(1)风寒侵袭:方用咽速清含片F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T型,每次各1袋,每日3次熏蒸咽部10分钟后饮服。
(2)肺经风热:方用咽速清含片F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F型,每次1袋,每日3次熏蒸咽部10分钟后饮服。
(3)肺胃痰热:方用咽速清含片T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T型,每次1袋,每日3次熏蒸咽部10分钟后饮服。
2、外用药疗法
喷用咽速清,每日3 次。
3、针刺疗法
以达到疏通经络,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选合谷、廉泉、曲池、为主穴,天容、天突为配穴,每次选3~4穴,泻法,每天可针1~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