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中医称为虚火喉痹、慢咽痹。
【病因病理】
(1)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耗损脏腑阴精,致肺肾阴虚,津不上承,虚火滞咽。
(2)余邪入络,阻遏气血,致气血瘀阻,血瘀咽嗌。
(3)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郁化热,郁热结咽。
(4)劳倦伤脾,或过服寒凉,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痰湿滞留,上结于咽。
(5)久病伤阳,肾阳不足,咽湿温养,寒湿结咽。
【临床症状】
(1)无明显季节性,成年人多见。
(2)长期咽腔异物感,自觉咽干,发痒不适,微张微痛,咳痰粘稠,时有“吭”“喀”不已的清嗓动作,晨起用力咳嗽或刷牙时多做呕。
(3)检查依其咽部病变不同,可分为以下三型:
1)慢性单纯性咽炎:咽腔弥漫性充血、暗红、小血管扩张,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
2)慢性肥厚性咽炎:咽腔粘膜肿胀增厚,色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粒状分布或融合成块。两侧咽侧索充血,咽腔狭小。
3)萎缩性咽炎(咽槁):咽粘膜干燥,变薄发亮,重者咽后壁上粘附痂皮,咽感觉及反射减退。
【辩证施治】
1、内用药疗法
(1)肺肾阴虚证:咽腔干燥,刺痒微痛,灼热不适,夜间尤甚。咽腔微红肿胀,干燥乏津,咽底有少量红色小瘰;或咽肌膜萎缩结痂。干咳少痰,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肺肾,降火利咽。方用咽速清含片E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E型,每次1袋,每日3次,水泡服。
(2)肝经郁热证:咽部闷胀不舒,异物感明显,情志不畅时尤甚;咽腔色红,或暗红,咽底红瘰多,急躁善怒,胸胁闷胀,口苦干涩,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理气利咽。方用咽速清含片T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Q型,每次1袋,每日3次,水泡服。
(3)气血瘀阻证:咽干刺痛,更更不利或有灼热感夜间症重,活动后减轻,咽腔暗红肥厚,咽底小瘰突起,或咽肌膜萎缩,干燥不容,舌暗或有瘀点。治宜活血化瘀,散结利咽。方用咽速清含片Q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Q型,每次1袋,每日3次,,水泡服。
(4)痰湿上结证:咽异物感明显,如痰堵塞,咽腔色白或淡红,肿胀而厚,咽底小瘰多,色淡呈半透明状,甚则融合成片,或如连珠状,上附白粘痰液,胸胁闷胀,乏恶欲呕,脘闷纳呆,口中粘腻,咯痰白粘量多,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治宜燥湿化痰,散结利咽。方用咽速清含片T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T型,每次1袋,每日3次,水泡服。
(5)肾阳虚弱证:咽部不适,紧闷如堵,遇寒尤甚,咽腔淡白微肿,如猪油样,咽底小瘰色白,口淡不渴或咽干欲热饮,面白肢冷,腰脊冷痛,精神萎靡,夜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肾壮阳,散寒利咽。方用咽速清含片E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E型,每次1袋,每日3次,熏蒸咽部10分钟后饮服。加金匮肾气丸同时内服。
2、外用药疗法
(1)喷用咽速清雾化剂,每日3 次。
(2)痰堵感明显,含漱或含服咽炎片。
(3)咽腔暗红增厚,有干燥感,可用沙地丹麦或用当归注射液、复方丹生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各2支,加薄荷少许,做超声雾化吸入。
3、射频疗法
七日为一疗程,共用2个疗程。
4、针刺疗法
针刺取合谷、曲池、足三里,人迎每天一次,中等或弱刺激,留针20分钟,5~7次为一疗程。
【护理预防】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起居有时,寒暖适中,预防感冒。
(3)少食辛辣炙煿,忌烟酒。
(4)彻底治疗全身及邻近器官的慢性疾病。
(5)改善工作及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经常接触干燥、有毒、多粉尘的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