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中医称为梅核气。
【病因病理】
(1)情志不畅,肝郁乘脾,脾湿不运,积聚成痰,痰气交阻,互结咽喉。
(2)七情不遂,五志化火,心肝郁热,结于咽喉。
(3)素体阴虚或肝郁化火,耗损肝阴,阴虚气结,咽喉失养。
【临床症状】
(1)好发于女性。
(2)多有精神情志受伤的病史。
(3)咽部常有异物感,其状诉说不一。多表现为树叶黏贴感、虫爬感、痰堵感、球状物感,预吐不出,预咽不下,或上下移动或固定不动,部位多在口腔与胸骨上窝之间。咽无疼痛,空咽时异物感尤为明显,进食时反而消失,饮食无碍。
(4)检查鼻咽、口咽、喉咽无器质性病变,食管钡剂X线检查或食管镜检查无异常。X线查茎突或颈椎正常。
(5)多伴面部忧郁、胸闷纳差、咽部烧灼感等。
【鉴别诊断】
应与咽颈食道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吞咽障碍相鉴别。
【辩证施治】
1、内用药疗法
(1)痰气交阻证:咽异物感明显,自觉空咽时有异物阻塞,如球,更更难处,时轻时重,随情志波动增减,咽喉肌膜如常,抑郁寡欢,胸胁胀满,纳呆脘闷,舌淡红或暗淡,苔白,弦。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咽。方用咽速清含片T型每次2片 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T型,每次1袋,每日3次水泡服。
(2)肺经郁热证:咽喉不利,如物梗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咽肌膜无异常,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胸中烦热,易怒多疑,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治宜疏肝清心,解郁利咽。方用咽速清含片Q型每次2片 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Q型,每次1袋,每日3次,水泡服。
(3)阴虚气郁证:咽喉干燥不利,如物堵塞,伴五心烦热,胸闷不舒,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治宜滋阴养肝,理气解郁。方用咽速清含片E型每次2片 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E型,每次1袋,每日3次,水泡服。
2、针刺疗法
取合谷,内关,太冲以疏肝理气,取丰隆以化痰散结。并亦可用毫针刺廉泉穴,针向上刺至舌根部,并令患者作吞咽动作,至异物感消失为止。
【护理预防】
(1)耐心开导,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2)消除精神刺激因素,戒郁怒,保持心情舒畅。
(3)少食辛辣,忌烟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