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中医称为急喉瘖。
【病因病理】
(1)起居不慎,冷热失调,风寒犯肺,肺失宣发,金实不鸣。
(2)素有肺经蕴热,复感风热,内外合邪,上蒸喉门。
(3)燥热过盛,袭肺犯喉,肺失宣肃。
(4)素嗜烟酒辛辣、痰热内生,复因发声过度,引起痰热上蒸,肿滞喉门。
【临床症状】
(1)多发于冬春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男性及用嗓职业者发病率为高。
(2)发病较急,声音变粗、变低、不清亮,甚或嘶哑,喉部干燥、发痒,灼热不适、疼痛,咳嗽,少痰或痰稠难出,咳嗽或发声时痛加重。
(3)小儿患病则声嘶较重,哭闹时喘息,犬吠样咳嗽,夜间症重。甚或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出现三凹征、紫绀等。
(4)喉镜检查见喉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淡红或红,边缘肿厚,声门闭合不良,或声带有粘膜下出血,便面,表面附有粘稠分泌物。小儿可见声门下粘膜肿甚,喉腔变窄等。
(5)全身症状可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鼻塞等,小儿可有高热惊风。
【鉴别诊断】
应与急性传染病如喉白喉、异物、喉痉挛、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等相鉴别。
【辩证施治】
(1)肺经风寒证:猝然声音不扬,甚或嘶哑,喉痒微痛,咳嗽阵作,喉部及声带淡红微肿,恶寒发热,关节酸楚,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宣肺开音。方用咽速清含片E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F型,每次1代,每日3次,水泡服。
(2)肺经风热证:猝然声嘶,喉干灼热,疼痛不适,咳嗽发声则喉痛加重,喉粘膜色红,咳嗽,痰黄粘稠,鼻塞涕黄,舌尖红,苔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开音。方用咽速清含片F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F型,每次1代,每日3次熏蒸咽10分钟后饮服。
(3)肺经燥热证:声音粗糙不扬,甚或嘶哑,喉干涩不适、微痛,干咳少痰,喉粘膜色红干燥,口干唇燥,鼻干少涕,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浮涩。治宜疏风喧噪,清热开音。方用咽速清含片T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T型,每次1代,每日3次,水泡服。
(4)肺胃痰热证:声音嘶哑,喉间灼热疼痛,咳嗽痰黄稠,咳嗽时喉痛尤甚,自感气热冲喉,喉粘膜、声带色红肿胀或暗红红肿甚,有瘀点,声带附有粘痰。小儿可见喘促咳甚,呼吸困难,发热,头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泄肺胃,化痰消肿。方用咽速清含片T型,每次2片,每日3次,含化,同时用咽速清袋泡茶F型,每次1代,每日3次,水泡服。
2、外用药疗法
(1)用清热解毒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各2支,对薄荷冰少许,做超声雾化吸入。
(2)喉部疼痛灼热,喷用咽速清雾化剂,每日3次。
(3)喉干不适,含化润喉丸等。
(4) 小儿喉鸣喘促,用鱼腥草注射液2支、庆大霉素4万、地塞米松2毫克,加薄荷少许,做雾化吸入。
3、手术疗法
小儿呼吸困难,短时难以缓解者,应行气管切术。
4、针刺疗法
取合谷、少商、伤阳、尺泽、少泽、曲池、天鼎、扶突、丰隆等穴、每次2~3穴,用泄法,不留针。或取少商、商阳出血泄热。
【护理预防】
(1)发声休息,多饮水,避风寒。
(2)禁烟酒,少食辛辣炙煿,保持大便通畅。
(3)小儿应安静休息,避免哭闹,以防加重病情。
(4)锻炼身体,预防感冒。
(5)纠正不正确发声方法,忌狂歌滥唱,避免发声过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