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主目录
  返回首页 > 耳鼻咽喉疾病自测
 
  知识讲座
鼻病知识
咽喉病知识
耳病知识
咽喉病知识 首页 > 知识讲座 > 咽喉病知识
一、前发声阶段
时间:2013-11-11 9:04:42 浏览:1340次
 

在声带开始振动之前,必须做三项重要的调整工作:

1、声带肌开始收缩,声带向中线靠近,

2、气流开始呼出,

3、上述两个活动之间精确的协调。

 一、第一项重要的调整工作

   起初,两侧声带是张开的,或者说是适度的张开,就像平静呼吸一样。成年男性在平静呼吸时,声带的最大张开度平均为13毫米,在深吸气时增加到25毫米。

前发声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取决于语言环境和说话方式,其平均值在350450毫秒之间。在这一时间段中,声带之间的距离大约从13毫米自中线靠拢至2-3毫米。声带从完全张开到完全闭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些常见的吸气或发声时声门状态的简易图,(如图3.13.2)包括在深吸气(forced  inspiration)正常吸气(normal inspiration)、耳语声(whispe)、清辅音发声(voiceless)、正常发声(normal phonation)、和用力发声(presse phonation)时声门的典型表现。

   

常见的发声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如图3.2所示,主要包括内收功能障碍(internus)、横机功能障碍(transversus)、和侧肌功能障碍(latemus)。

        

声门位置(如图3.3)所示。中位(medialposition):如发声位置;;尸位(paramedial):如喉返神经麻痹位置;间位(intermedial);如喉上神经麻痹位置;侧位(lateral position):如呼吸位置。

             

呼气期间,气流开始经过声门,声带向中线靠拢,使声门一间的一气道变得窄小,阻止声门间的气流通过,从而使声门下压(subglottal air pressure)增加。声门下压的增加使声带粘膜的气流速度加快,结果使声带之间产生负压,两侧声带互相吸引,使声门关闭(贝劳利效应2

贝努利效应公式为C=d/2x(v2xp),这里c:是一常数,上空气密度,v:气流速度,p:垂直作用于气流的压力。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解释发声的过程:声门间气流越窄,气流速度V越快,结果导致此处气体较为稀薄,并使声门压力P锐减,进而引发声带的振动。另外请注意一个重要现象,即通过声带边缘的气流要比通过中线的气流运行更长的距离,因而气流的加速使声带边缘的气体分子密度下降更大。

在发声状态下,如果贝努力效应公式中的d接近一常数,那么公式可以简化为k=v2xpk为一常数(k-2c/d).这就意味着:如果气流速度加快时,那么声门间的压力急剧下降。比如说,如果气流速度增加6倍,气压则下降捎信。在2毫米的声门裂中测得2cm  H2O的气压差足够用于产生近似每秒12米的气流流速,从而启动声带的振动。这些观察结果从对刚切除不久,有着较紧粘膜的喉组织的研究工作中获得,但对于其他研究者在活体上所进行的测量似乎也有效。

声门的关闭通过声带肌(或称甲杓内肌)、甲杓外肌、环杓侧肌、构横机以及构斜肌协同收缩来完成。这些肌群在前发生阶段同时进行不同程度的收缩。环杓后肌作为甲杓肌的拮抗肌群,他们的收缩幅度较小,主要是阻止甲杓肌收缩时声突过过分向前拉伸。但环杓后肌的主要功能仍是使声门张开。

从功能上讲,这些肌群可分为两大类:

1、控制声门关闭或是声带向中线靠拢的肌群(环杓侧肌、甲杓外肌)。

2、调节声带紧张度的肌群(环甲肌、声带肌,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甲杓外肌)。环甲肌是使声带拉伸的主要张肌,张肌主要通过拉伸声带来调节发声的频率。声带肌和甲杓外肌主要使声带增厚。

   实际上,喉肌之间的收缩在功能上是相互调节的,每块肌肉都必须在其他肌群拮抗的作用下进行收缩运动。但是,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每块肌群的独特功能,我们将分别描述四组喉内肌的功能。(图3.4)还显示了在前发声阶段,每块肌群收缩时的效果图。

                  

环杓后肌(PCA)是主要的声门开肌,它的收缩效果如图3.4a所示。但它们收缩时,将杓状软骨的肌突拉向前下方并使声带向中线靠拢,同时将杓状软骨体之间的距离拉开。

杓肌(IA)的收缩运动如图3.4c所示,杓肌包括杓横机和杓斜肌,它们的功能是拉近杓状软骨体。

甲杓内、外机束的收缩运动如图3.4b所示,它们的功能主要是调节声带的张力和厚度,由此来调整声门关闭程度与声带紧张度之间的最佳协调状态。

嗓音生理学阐明了图3.2所描绘的四类收缩运动为何不能割裂开来,因为它们几乎同时收缩。我们应从整体上来把握发声的机理,而不只是锻炼单根肌肉或单组肌肉群。所有的喉肌同时得到训练,并与呼气相协调,这样就能使发声功能亢进或发声功能低下在不同的声门下压获得平衡。也就是说,声带能够被训练成在最有效的声门闭合状态下产生振动。

二、第二项重要的调整工作

现在我们就本篇提到的第二个必要的调整进行一些说明。声带只有在适当的气流速度和声门下压时能产生振动。当声门关闭成发声状态时,如果声门下压太高,嗓音中将出现一种可听见的声门擦音八人被称作气息声或耳语声。

如果声门下压太低,嗓音将出现吱嘎声,或几乎不产生振动。因此最有效的起音运动需要在呼气运动(声门下压与气流速度)和在前发声阶段声带闭合运动(既位置和肌张力)之间寻求平衡,呼吸运动应适度。

发声至少需要2cmH2O的声门下压和接近100ml/sec的气流速度。正常发声在6cmH2O的声门下压时需要150ml/sec的气流速度。然而在说话时还必须提供足够的语气变化(如强度变化,语调变化,响度变化等),呼气肌群应能在更大的声门不压的范围内进行调整,这一范围近似为2-30cmH2O,同时呼气肌群应能使气流速度达到1000ml/see6以上。呼吸运动就能在较舒适的状态下产生上述必要条件。

三、第三项重要的调整工作

最后,我们进行第三项调整。声门关闭与呼吸开始之间的时间协调十分重要,这两者之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声门完全关闭之前气流已经呼出,发声开始了,那么起音是气息声(breathy)既是送气声(aspirste),如/h/.这种发生情况可描述为气息音或称起音(soft glottal attack).气息声/h/在声带向中线靠拢的过程中逐渐加重,而在声门完全关闭时停止。习惯性的气息音或软起音被认为是病理性的,特别是在这类气息声出现在元音的前面时,使元音强度减弱,发声质量下降。

第二种情况是,当两侧声带达到完全闭合时,呼吸运动正好开始,这是最佳的起音状态,这种起音方式波称为“同对撞机”。(图3.5)所示的光电声门图就是这种起音方式。

另外,肌电图研究显示呼气肌群的兴奋刺激与喉内肌群的兴奋刺激之间应该达到精确地协调。在发单个元音时,在起音前50400毫秒,环杓侧肌的肌电运动就已开始,接着50100毫秒以后,腹肌运动开始,并建立起声门下压。

第三种情况是,如早声门在呼吸运动开始之前就已关闭,那么起音是突然的,是像被声的(explosive)。在声带正式振动之前,声门下的高压必须克服声带的抵抗作用,这种起音方式通常被称为硬起音(hard glottal attack)或声门颤动(glottal shock)。由于硬起音给声带增加了多余的负担,因此当声带处于病理状态时(如慢性喉炎或血管隆起)时则可能受到损伤。当一个单词的起始音为元音时,硬起音现象非常普通,常常出现在运动亢进性发声困难(hyperkinetic)的疾病当中。严重时导致声带水肿、声带小结、声带边缘息肉或引起肌张力的过度代偿。

            

 

 
 
Copyright © 2012 移动医疗.中国(www.klyidongyil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11-85667550 85673546 传真:0311-85667550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安东路与谈固南大街交口东行100米路南 邮编:050030